搭建跨界平台,服务新时代党的形象全球传播——北外第三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高端论坛举行

作者: 时间:2023-06-05 点击数:

6月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三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高端论坛”举行。全国42所高校、媒体及政界代表齐聚北外,聚焦“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深入研讨党的全球传播理论与实践,以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国际传播事业深入发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北外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主持。

郭业洲指出,中国共产党与16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不同类型的政党保持着日常性联系,这在世界政党领域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共产党由“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到如今已“走入”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其他政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评价,认为该思想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属于每一个引领国家发展、实现人民幸福的政党和国家。在世界其他政党眼中,中国共产党善于理论创新,与时代同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永葆生机活力;拥有强大的领导力和顽强的战斗力;拥有国际情怀和全球视野。新时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党从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绩,转向关注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制度原因;从希望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转向希望分享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和理念红利。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是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故事、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实践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故事,具体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非西方国家受众的传播,他们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理论首选的理解者、同行者和传播者;二是加强非传统媒体渠道建设,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力,实现党的形象传播弯道超车;三是重视非英语媒体传播,以做好英语等通用语种传播为基础,广泛覆盖通用语种媒体以外的小语种传播,向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民传播党的形象。

杨丹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百年奋斗中锤炼出的政治品格,不仅形塑着中国道路,而且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外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极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希望加快发展并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全球传播,要在尊重全球传播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传播精准致效。近年来,北外着力围绕国际传播主线开展学科建设,始终以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为牵引、以外国语言文学和多学科资源为基础,优化学科新生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通过国际传播研究与实践为中国共产党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效能提供助力。

袁军表示,讲好中国的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故事,其前提也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才能形塑中国共产党的全球形象。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研究者和从业者要用西方听得懂、能理解、可认知的概念、术语,用学术话语阐释好中国共产党的特性和价值,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14亿人口大国、不断创造历史新奇迹的政党故事,在日趋白热化的国际舆论的纷争中,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失语挨骂问题。这是难题,也是绕不开的课题,更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主旨演讲中,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童兵认为,要重视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挖掘,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要针对当前新闻实践中的问题,加强马新观研究、弘扬马新观鲜明的党性和批判性;通过学界与政界的共同努力,深化马新观研究。北外冠名讲席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从历史维度、辩证维度、发展维度出发,认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远远超越了苏联共产党形象,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全球传播应当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提出,在AGI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国际传播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地变革,应通过“换轨道、换引擎、换平台”整合资源,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全球传播赋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介绍了该院发布的全球民意调查——世界眼中的中国。调查发现,Z世代的年轻人比其他年龄群体更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民众比发达国家民众更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在西方国家,民企比国企更受欢迎;而在发展中国家,国企比民企给本土民众提供了更多安全感。他指出,中国的国际传播进入2.0时代,要以精准描画国际舆论场的真实面貌,实现中国国际传播精准致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主任马凌指出,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就是调查研究工作,只有调查才能体现报道的真实性,把握舆论工作的规律性,调查研究也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北外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指出,中共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认知,是中共全球形象传播的重要节点,引领塑造正确的海外中共观是当前党的重要任务,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而其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指出,政党政治的本质就是舆论政治、民意政治,政党利用新闻媒介可以实现政治参与、舆论监督和政治沟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开和指出,当前党的形象全球传播面临三重挑战——事实、价值与利益。从文化融通出发,中国应与其他文明相互融通、取长补短,联手建立全球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明确与各种文化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涂凌波指出,应结合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探索中国特色新闻学的重建,增强历史自觉意识、实践自觉意识、学科自觉意识和体系自觉意识。

本次论坛设六个分论坛,60余位学者和博士生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史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与讲好中国故事”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闭幕式上,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是观念理念,更是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新闻传播本土化实践结出的硕果。面对两个大局,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稳步拓展党的全球影响力,与世界人民分享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于2019年设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高端论坛”,隔年召开论坛,旨在搭建一个紧密服务党和国家战略,促进中国特色新闻理论创新的学界、业界与政界跨界交流的平台。本届论坛由北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