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人文交流视域下中国的美国研究”高端论坛。论坛由北外专用英语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研究》编辑部协办。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倪峰,《美国研究》副主编赵梅,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资深荣休教授戴维·蓝普顿(David Lampton),美国堪萨斯大学美国研究系主任本·查佩尔(Ben Chappell),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北外的80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由北外教务处处长李莉文、专用英语学院副院长仵胜奇主持。
王定华作了题为“中美高等教育合作与中美关系”的主旨发言。他指出,教育合作交流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稳定器”与“粘合剂”的根本作用,被看作是外交政策中除政治、经济、军事外的第四维度。当教育对地缘政治等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就成为了国家战略的外交砝码、多边关系的展演舞台、国际竞合的“晴雨表”。当前,中美关系纷繁复杂,高等教育合作可以且必须发挥重要作用。中美高等教育合作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强中美高等教育对话,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影响,进而提升全球教育治理效能变得更加必要。
王定华从过去、现状和展望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外交中的教育”“为了外交的教育”“超越外交的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他全面总结了中美高等教育合作的已有成就,并指出,中美关系有高峰亦有低谷,人文交流作为中美关系的支柱之一,长期以来都起着“助推器”的作用。过去45年,中美两国在学生互派交流、合作办学、联合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立足当下,王定华详细分析了当前中美高等教育合作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他表示,当中美关系遇到挑战时,更应重视中美高等教育合作的外交价值。面向未来,王定华对加强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构建新格局,形成新理念;二是重点开展青年学生层面的合作;三是打造创新性的中美合作项目;四是加强对中美高等教育的研究;五是转变中国媒体宣传方式,加强国际传播,促进相互理解。
倪峰作了题为“2024年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的主旨发言,阐述了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华政策的立场及其背后的逻辑,分析了大选结果对中美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之策。蓝普顿梳理了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脉络,强调了人文交流在促进双边关系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查佩尔从美国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对待移民的态度等方面阐述了美国研究中种族、移民及身份认同的重要性。赵梅列举了中美教育交流中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阐述了不同历史阶段留美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及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贡献。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漆海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国际关系室主任赵晨,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北外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明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节大磊、助理教授祁昊天,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副编审、主任庄俊举,《国际论坛》编辑部主任蔡鸿等从不同视角对当前人文交流视阈下中国的美国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展鹏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真知灼见。他表示,此次高端论坛是一场思想交流学术盛宴,将极大促进北外美国研究的不断发展。